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解读、宣传和贯彻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准确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全过程,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山西省教育厅指导下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支持下,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7期即将举办,来自北京、山西的6位优秀青年教师将共同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参加研讨交流。
兰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近三年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解释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三次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多次参与《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等重要节目录制。
张春秀,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2部,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2项,主持或完成省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多项。获评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推进研究优秀成果,多次在省校级教学竞赛获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评中北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第六届“知行杯”我最喜爱的老师,指导学生作品入选山西省大学生讲思政课优秀作品。
刘进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新中国国防和军事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年来,在《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军事历史研究》《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党的政治规范基本问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交流题目:全面理解新时代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制度优势班惠英,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2018年中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2020年中北大学第一届优秀教案二等奖、2020年山西省教育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交流题目: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王增剑,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政政治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著作1部,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理论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曾获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交流题目:以国际比较彰显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骆婷,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曾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一等奖,山西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交流题目:将“坚持胸怀天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思考——以“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为例孙英,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北京档案》《兰台世界》《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级、校级课题2项。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交流题目:“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李彪,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同时关注思政课教学热点问题;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先后发表《略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三个视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2”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三个着力点》等教学类论文。
交流题目:独立自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立足点李建权,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1331”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太原科技大学)负责人,曾任山西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山西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讲授《中国革命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共党史专题研究》(研究生)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或参与省级统编教材和学术著作近10部,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近20项。
高建生,山西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生导师,现为山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出版《政治体制改革:来自农村的启示》《民意表达:基层社会治理意义上的解读》等专著,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党建研究》《红旗文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山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中宣部全国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表彰,多次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刘振霞,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山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成员。参与和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课题10余项。先后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称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提名奖、“感动清泽”最美理工人称号、山西省高校系统教学名师、山西省宣传理论战线四个一批人才。获批山西省首批名师工作室,2021年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苏果云,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曾援藏工作11年。主编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山西省精品资源认定课程1项,主持课题20余项。荣获全国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奖、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获评山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近年来,致力于探索“课堂思政+情境思政+田野思政”一体化医学院校思政课特色教学改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