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指导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支持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与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8期,由北京高校4位优秀青年教师和重庆高校4位优秀青年教师共同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热忱欢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研讨交流。
【查看详情】高度肯定了四位主讲嘉宾的主题报告,并分享了对本期论坛的思考。他指出本期论坛有三大特别之处——在蕴含浓厚革命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谈革命文化,在重大的地方讨论重大的问题,在两江交汇之处谈两城合作。他认为聚焦革命文化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何以要”,要讲好文化故事,运用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第二个是“何以能”,革命文化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当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息息相关,是完全可以融入到教学之中的。第三个是“何以为”,革命文化要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找到切入点,找准落脚点。最后,白显良教授强调了四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是要避免“粘贴式”,革命文化的融入要扎根灵魂;二是要有的放矢,立足于现实需要“亮剑发声”;三是要将革命文化贯通整个教学;四是四门课程要注重差异又不脱离整体。
武汉大学 刘水静2018.5.12
一场教研盛宴、一场及时雨——有幸报名学习高精尖中心第五期青椒论坛。优秀青年教师生动展示、大家名师精彩点评,既是一场教学研究盛宴,引导我们思考教学中的理论实践问题;也是一场及时雨,对刚拿到新教材的我们思考下一步如何备好课、讲好课,提供了许多宝贵启示、经验。点赞高精尖中心和华师马院!
郑敏2018.5.12
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五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上午共有四位青椒交流发言。图文并茂,以理说理,非常精彩!北京大学的张会峰以跨学科范式解决复杂问题,讲得深刻!北京科技大学刘丽敏重点以自己的体会怎么筑牢学理支撑,讲得透彻!中国人民大学的赵玉兰哲学功底、经典文本理论功底深厚,以一个小点来讲并不小的话题,厚积薄发!武汉大学的朱国伟以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自己感受不深很难把课讲深刻,搞好科研才能提升教学水平!青椒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宣传真理,使我这个老椒感受很深,启发很大。
中南财经大学 左思2018.5.13
周末充电,北京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青椒论坛”走进华师。 最大感受,大大说的对,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最大意外,北大工科男用物理理论谈思政课教学效果转换视角独特,金句不断。 最大感动,武大朱老师说,刚走上思政课讲台,我经常失眠,因为自己理解不深、感受不深就没法给学生讲深讲透。
华中师范大学 薛惠2018.5.13
此次论坛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支撑研究”为题,如春风化雨般为广大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带去破解之道,来自一线的特邀嘉宾们从不同课程、不同角度为同行们分享和演示了理论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再加之专家深入独到的点评,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难忘的思想盛宴。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不应仅专注于教学手段形式的“包装”上,更应把重点放在改进教学“配方”上,要固本强基,把理论讲深、讲透、讲好。
华中师范大学 何家伟2018.5.14
由来自北京大学的张会峰教授报告了《谈思政课教学中的“势能”与“动能”的转换》。张老师巧妙借用了物理学的势能与动能的关系,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垄断者,师道尊严受到挑战,势能只有转化为动能,激活能量,才会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北京科技大学的刘丽敏教授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四个选择为主线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主要经验、价值判断和导向进行了科学证明,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的才女赵玉兰教授,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深挖经典作家的深邃思想,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及高度。武汉大学的朱国伟教授,虽然执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久,但朱老师用他独特的魅力,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爆棚。华中师范大学熊富标教授用简明扼要的标题,突出了自己演讲的主旨。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肖翔教授,向与会代表做了《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连接点》的报告,和与会代表分享了自身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及典型做法。
华中师范大学 邵彦涛2018.5.15
除却青椒们发言的具体内容外,我从本次青椒论坛中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考: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有很大的区别。第二,去权威化、走群众路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方法。第三,思政课教师的郑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效果。
华中师范大学 孙清华2018.5.16
这次论坛以思政课学理支撑为主题,以朋辈分享为主要方式。八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展示,都点中了我内心的困惑,他们各自回答的方式不同,特色不同。张会峰老师用理科话语进行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方式,有趣有味,让我想到跨学科思考能够同时助力于学术与科研。刘丽敏老师用鲜活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扎实的学情分析,让我知道从学生角度去考虑教学的重要性,话语转化是教学和科研都必须掌握的功力。赵玉兰老师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引入课堂,远远不是引用一两句话,而要深谙文本的语境和背景,并根据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熊富标老师和丁茜老师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稳重的台风和课堂设计的功底一次次让我佩服。肖翔老师上台一讲便把大家逗乐了,很有带入感。我感觉,他的幽默表达是外在形式,对受众的关照和有意识的沟通才是隐藏的王牌。张耀灿老师和孙来斌老师的精彩点评,独到中肯,引导我们超越听众身份的局限,以更高的站位去认识八位老师的展示,思考他们教学的所长,感受他们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 陈凌继霄2018.5.16
北京大学的张会峰老师用理科的思维阐释了思政课的真谛。张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思政课好教,但不容易教好”。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学习上亦是如此,好学的课程往往不容易学好。从刘丽敏老师的分享中,我学到了如何用好教材,如何挖掘教材背后的东西,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学习体系。赵玉兰老师的讲述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经典著作的理论魅力。张耀灿教授、孙来斌教授的深刻点评使我收获颇丰。这一天的所学、所感,不论是对我现在的学习还是对我作为师范生日后的教学都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