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期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6   

2021年10月23日,为了探索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探讨创建中小学思政课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下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支持下,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椒论坛第26期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三地大中小学的12位优秀青年教师围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教学展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天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伟力教授和李梁教授担任评议专家。来自上海市的近百位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现场参加了论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同步收看了论坛直播,浏览量近2万人次。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宋友文主讲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弘扬中国精神 争做爱国青年

陈 媛主讲嘉宾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教师

铸魂育人——重情、讲理、落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赵 虎主讲嘉宾

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教师

重塑崇高精神: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洪燕妮主讲嘉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建党精神激发青春能量 情境学习助力拔节孕穗

华 厦主讲嘉宾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提升道德启蒙效能

施静艳主讲嘉宾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教师

王天恩评议人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教授对宋友文、陈媛、赵虎三位老师分享进行了点评。他指出,三位老师展现了动人的风采,他们的分享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基础雄厚。宋友文老师理论基础厚,陈媛老师对教学理念和学生特点的理解厚,赵虎老师感情丰沛、情怀深厚。二是教论结合。本次分享要“说”、要“讲”、要“论”,这比单纯的“论”和“讲”更复杂。三是理念分明。三位老师对本学段的教学理念差异有着明确把握,准确把握住了教材编写的特点,没有一味求大求全。四是衔接到位。小学深植情怀,中学情理融合,大学重理论、重抽象。他指出,小学可以使理性融入感性,将理性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使学生感性地接受;中学不要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注重用经典思想的魅力熏陶学生;大学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建构,将知识点融入理论体系的教学中。

李 梁评议人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梁教授对洪燕妮、华厦、施静艳三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他表示,三位老师的分享,坚持目标导向,主题鲜明,紧紧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展开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涵盖了党的百年思想探索史、不懈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的丰富内容;方法得当,循序渐进,能根据不同学段的情况有所取舍。他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将其“外化为行”。这既指共产党人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责任、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光辉事迹,也指思政课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他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地按照学段进行一刀切式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适当地变通调整,比如小学五年级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思想上的启迪,而中学和大学阶段也不宜抛弃感性的体验。最后,他指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好三个“镜”:小学要用好“望远镜”,回头看看历史,看看长辈的经历;中学要用好“显微镜”,要透过现象去探索本质;大学要用好“放大镜”,要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凝结在一起。